优质产品展示
Project
白术

白术

0.00
0.00
  


白术
药材图片




功效
《神农本草经》
味苦,温。主风寒湿痹死肌,痉疸,止汗,除热,消食,作煎饵。久服轻身延年,不饥。
《本草经集注》陶弘景
味苦、甘,温,无毒。主治风寒湿痹,死肌,痉,疸,止汗,除热,消食。主大风在身面,风眩头痛,目泪出,消痰水,逐皮间风水结肿,除心下急满,及霍乱、吐下不止,利腰脐间血,益津液,暖胃,消谷,嗜食。作煎饵。久服轻身,延年,不饥。
(叶天士:《本经》不分苍、白,功用正同。宋元以来始分用,谓白术苦甘气和,补中焦,除脾胃湿,用以止汗;苍术苦辛气烈,能上行,除上湿,发汗功大。)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李中梓
味苦甘,性温无毒,入脾经。除湿利水道,进食强脾胃。佐黄芩以安胎,君枳实而消痞。止泄泻,定呕吐,有汗则止,无汗则发。土炒用。
白术甘而除湿,所以为脾家要药,胎动痞满吐泻,皆脾弱也。用以助脾诸疾自去,有汗因脾虚,故能止之。无汗因土不能生金,金受火克,皮毛焦热,既得其补脾,又藉其甘温,而汗可发矣。
《本草经解》叶天士
气温,味甘,无毒。主风寒湿痹,死肌痉疸,止汗除热,消食。作煎饵久服,轻身延年不饥。
术性温,禀天阳明之燥气,入足阳明胃经;味甘无毒,禀地中正之土味,入足太阴脾经。气味俱升,阳也。
风寒湿三者合成痹,痹者拘挛而麻木也。盖地之湿气,感则害人皮肉筋骨也。死肌者,湿邪侵肌肉也;痉者,湿流关节而筋劲急也;疸者,湿乘脾土肌肉发黄也,皆脾胃湿症。术性甘燥,所以主之,胃土湿,则湿热交蒸而自汗发热;术性燥湿,故止汗除热也。
脾者为胃行其津液者也,脾湿,则失其健运之性而食不消矣;术性温益阳,则脾健而食消也。煎饵久服,则胃气充足,气盛则身轻,气充则不饥,气纳则延年,所以轻身延年不饥也。
《长沙药解》黄元御
味甘、微苦,入足阳明胃、足太阴脾经。补中燥湿,止渴生津,最益脾精,大养胃气,降浊阴而进饮食,善止呕吐,升清阳而消水谷,能医泄利。



常用方
《本草经解》叶天士
术同枳实作汤,治水饮,作丸,名枳术丸,治面黄食不化。同人参,治脾肺俱虚。同白芍、白茯、甘草,治脾虚肌热。同泽泻,治心下有水。同牡蛎、浮麦、石斛,治脾虚盗汗。同姜酒煎,治产后呕逆。同陈皮,治脾虚胀满。同谷芽、猪肚丸,治脾虚少食而瘦。同白芍、肉果,丸,治脾虚泄泻。同茯苓、糯米、枣肉,丸,治久泻肠滑。同熟地,丸,治泻血色黄。同熟地、炮姜、北味、丸,名黑地黄丸,治下血。同半夏、丁香、治小儿久泄。同泽泻、车前治水泻暑泻。同苦参、牡蛎、猪肚,丸,治胃湿热而瘦。同麦冬、石斛、黄柏、白芍、木瓜、苡仁、北味,治痿。
《长沙药解》黄元御
《金匮》桂枝附子去桂加白术汤,甘草二两,大枣六枚,生姜两半,附子一枚,白术一两。治风湿相抟,身体疼烦,大便坚,小便自利者。以汗出遇风,表闭汗回,流溢经络关节,营卫郁阻,是以疼烦。若小便不利,此应桂枝加附子,暖水达木,以通水道。今大便坚,小便自利,则湿兼在表而不在里。而水道过通,恐亡津液,故去桂枝之疏泄,加白术以补津液也。
越婢加术汤,麻黄六两,石膏半斤,甘草二两,生姜三两,大枣十二枚,白术四两。治里水,一身面目黄肿,小便自利而渴者。以皮毛外闭,湿气在经,不得泄路,郁而生热,湿热淫蒸,是以一身面目黄肿。若小便不利,此应表里渗泻,以驱湿热。今小便自利而渴,则湿兼在表,而不但在里。便利亡津,是以发渴。甘草、姜、枣,补土和中,麻、膏,泻经络之湿热,白术补脏腑之津液也。
麻黄加术汤,麻黄三两,桂枝二两,甘草一两,杏仁七十枚,白术四两。治湿家身烦疼者。以湿郁经络,皮毛不泄,故身烦疼。麻黄汤泄皮毛以驱湿,恐汗去而津亡,故加白术,以益津也。此即里水之证,小便不利者也。
理中丸,方在人参。治霍乱吐利。若脐下筑者,肾气动也,去术,加桂四两,去术之滞,加桂枝益肝阳而伐肾阴也。吐多者,去术,加生姜三两,去术之壅,加生姜降逆而止呕吐也。腹满者,去术,加附子一枚,去术之闭,加附子开瘀浊而消胀满也。下多者,仍用术,以其固脱陷而止泄也。渴欲得水者,加术足前成四两半,以其生津液而去湿也。
白术散,白术、蜀椒、川芎、牡蛎等分。妊娠养胎。以胎妊之病,水寒土湿,木气郁结,而克脾土,则脾困不能养胎。白术补土燥湿,蜀椒暖水敛火,芎?疏乙木之郁,牡蛎消肝气之结也。
脾以太阴而抱阳气,故温升而化木火,胃以阳明而含阴精,故清降而生金水。胃降则空虚而善容,是以食下而不呕,脾升则磨荡而善腐,是以谷消而不利。五行之性,火燥而水湿,太阴脾土,升自水分,因从水分而化湿,阳明胃土,降于火位,因从火位而化燥。太阴之湿济阳明之燥,阳明之燥济太阴之湿,燥湿调和,中气轮旋,是以胃纳脾消,吐利不作。
但太阴脾土以湿土司令,阳明胃从燥金化气。辛金己土,俱属太阴,而辛金不如己土之湿,庚金戊土,俱属阳明,而戊土不如庚金之燥,缘化于人,不敌主令于己者之旺也。人之衰也,火日亏而水日盛,燥日消而湿日长,湿则中气凝郁,枢轴不运,升降反作,脾陷胃逆。脾陷则乙木不达,下克己土,水谷不消而为泄,胃逆则甲木失归,上克戊土,饮食不纳而为呕。白术补土燥湿,土燥而升降如前,是以吐泄兼医。
理中汤,方在人参。用之以治痞满呕泄,盖与姜、甘、人参温补中气,转其升降之轴,自复清浊之位也。其性守而不走,故于补虚故固脱,独擅其长,而于疏通宣导,则未能焉。若脐动腹满诸证,非姜、桂、附子,不能胜任矣。
凡去湿之品,每伤于燥。白术气味浓郁,汁浆淳厚,既养胃气,亦补脾气,最生津液,而止燥渴。仲景用之于桂枝、麻黄之内,汗去而津液不伤,至妙之法也。
盖湿淫之病,善伤津液。以土燥金清,则肺气降洒,而化雨露。其露气之氤氲而游溢者,浸润滑泽,是谓之津。津液渗灌,脏腑沾濡,是以不渴。湿则气滞津凝,淫生痰涎,脏腑失滋,每生燥渴。津液无多,而再经汗泄,湿愈而燥伤矣。加白术去湿而养津,此除湿发汗之金绳也。
水火之交,其权在土。水化而为木火,由己土之左旋,火化而为金水,缘戊土之右转,土者,水火之中气也。中气旺则戊土蛰封,阴降而抱阳,九地之下,常煦然而如春,己土升发,阳升而含阴,九天之上,常凛然而如秋。中气衰则戊土逆升,失其封蛰之职,火飞而病上热,己土顺陷,乖其发达之政,水沉而病下寒,是以火热水寒之病,必缘土败。仲景治水,五苓、真武、附子、泽泻诸方,俱用白术,所以培土而制水也。禹平水土,非土则水不可平。治天下之水者,莫如神禹,治一身之水者,莫如仲景,圣圣心符,天人不殊也。
白术性颇壅滞,宜辅之疏利之品。肺胃不开,加生姜、半夏以驱浊,肝脾不达,加砂仁、桂枝以宣郁,令其旋补而旋行,则美善而无弊矣。
产于潜者佳。选坚白肥鲜者,泔浸,切片,盘盛,隔布,上下铺湿米,蒸至米烂,晒干用。



使用注意
《神农本草经》
山蓟
《本草经集注》
山姜、山连



饮片图片




饮片
《本草经集注》陶弘景
生郑山山谷、汉中、南郑。二月、三月、八月、九月采根,曝干。
郑山,即南郑也。今处处有。以蒋山、白山、茅山者为胜。十一月、十二月、正月、二月采好,多脂膏而甘。《仙经》云:亦能除恶气,弭灾疹。丸散煎饵并有法。其苗又可作饮,甚香美,去水。术乃有两种:白术叶大有毛而作桠,根甜而少膏,可作丸散用;赤术叶细无桠,根小苦而多膏,可作煎用。昔刘涓子挼取其精而丸之,名守中金丸,可以长生。东境术大而无气烈,不任用。今市人卖者,皆以米粉涂令白,非自然,用时宜刮去之。
《中药大辞典》
为菊科植物白术的根茎。霜降至立冬采挖,除去茎叶和泥土,烘干或晒干,再除去须根即可。烘干者称"烘术";晒干者称"生晒术",亦称"冬术"。
原生于山区丘陵地带,野生种在原产地几已绝迹。现广为栽培,安徽、江苏、浙江、福建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贵州等地均有,而以浙江栽培的数量最大。主产浙江、安徽。此外,湖南、湖北、江西、福建等地亦产。以浙江嵊县、新昌地区产量最大;于潜所产品质最佳,特称为"于术"。




加工
《中药大辞典》
生白术:拣净杂质,用水浸泡,浸泡时间应根据季节,气候变化及白术大小适当掌握,泡后捞出,润透,切片,晒干。
炒白术:先将麸皮撒于热锅内,候烟冒出时,将白术片倒入微炒至淡黄色,取出,筛去麸皮后放凉。(每白术片100斤,用麸皮10斤)
焦白术:将白术片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黄色,喷淋清水,取出晾干。
土炒白术:取伏龙肝细粉,置锅内炒热,加入白术片,炒至外面挂有土色时取出,筛去泥土,放凉。(每白术片100斤,用伏龙肝粉20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