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质产品展示
Project
薏苡仁

薏苡仁

0.00
0.00
  


薏苡仁
药材图片




功效
《神农本草经》
味甘,微寒。主筋急,拘挛不可屈伸,风湿痹,下气。久服轻身益气。其根下三虫。
《本草经集注》陶弘景
味甘,微寒,无毒。主治筋急拘挛,不可屈伸,风湿痹,下气。除筋骨邪气不仁,利肠胃,消水肿,令人能食。久服轻身益气。其根下三虫。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李中梓
味甘,微寒无毒,入肺脾肝胃大肠五经。利肠胃,消水肿,祛风湿,疗脚气,治肺痿,健脾胃。
薏苡仁总湿热,故入上下五经。盖受热使人筋挛,受湿使人筋缓者,可用。
《本草经解》叶天士
气微寒,味甘,无毒。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,久风湿痹,下气,久服轻身益气。(糯米炒)
苡仁气微寒,禀天秋金之燥气,入手太阴肺经;味甘无毒,得地中平之土味,入足太阴脾经。气降味和,阴也。
《经》云,湿热不攘,则大筋软短而拘挛。苡仁气微寒,清热利湿,所以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也。久风,长久之风也,风淫则末疾,所以手足麻木而湿痹生焉。苡仁甘寒,其主之者,甘以行之,寒以清之也。
微寒,禀秋金之燥气而益肺,肺气治则下行,故主下气。久服轻身益气者,湿行则脾健而身轻,金清则肺实而气益也。
《长沙药解》黄元御
味甘,气香,入足太阴脾、足阳明胃经。燥土清金,利水泻湿,补己土之精,化戊土之气,润辛金之燥渴,通壬水之淋沥,最泻经络风湿,善开胸膈痹痛。



常用方
《本草经解》叶天士
苡仁同木瓜、石斛、萆 、黄柏、生地、麦冬,治痿厥。同五加皮、牛膝、石斛、生地、甘草,治筋拘急。专一味多服久服,治湿火伤肺,肺痈肺痿及痿症。
《长沙药解》黄元御
《金匮》薏苡附子散,薏苡十五两,附子十枚。杵为散,服方寸匕。治胸痹缓急者。以水土湿寒,浊阴上逆,清气郁阻,胸膈闭塞。证有缓急不同,而总属湿寒,薏苡泻湿而降浊,附子驱寒而破壅也。
薏苡附子败酱散,薏苡十分,附子二分,败酱五分。杵为散。煎服方寸匕。小便当下。治肠痈,身甲错,腹皮急,按之濡,如肿状,腹无积聚,身无热,脉数。以寒邪在腹,膏血凝涩,堙郁臭败,腐而为脓。肠气壅遏,故腹皮胀急,而状如肿满。凝瘀腐化,故腹无积聚,而按之软塌。血败不华肌腠,故皮肤甲错,而失滑泽。卫阻而非表邪,故经脉数疾,而无外热。附子破其寒郁,败酱行其脓血,薏苡泻湿而开水窍也。败酱能化脓为水,水窍既开,故自小便下。
水非气清则不利,气非土燥则不清,土非水利则不燥。欲燥其土,必利其水,欲利其水,必清其气,欲清其气,必燥其土。土居气水之交,握其生化之权,而司其清浊之任者也。薏苡一物而三善备焉,上以清气而利水,下以利水而燥土,中以燥土而清气。
盖气化于精而水化于气,薏苡精液浓厚,化气最清,气秉清肃,化水最捷。以清肃之气而行降洒之令,千支万派,尽赴溪壑,水注川渎而大泽不涸,则土处沃衍而神洲不沉,湿消而气爽,露零而木荣矣。麻杏薏苡甘草汤方在麻黄。以治风湿之病。推之凡筋挛骨痛、水胀气鼓、肺痈肠疽、消渴淋痛之类,无不因湿,则薏苡之治效,固当不一而足也。
百病之来,湿居十九,悉缘于太阴脾土之阳衰也。泻湿而燥土,未必益气清金,而利水者,未必补中。能清能燥,兼补兼泻,具抑阴扶阳之力,擅去浊还清之长,未可得于凡草常木之中也。



使用注意
薏苡、苡仁
《神农本草经》
解蠡
《本草经集注》
屋菼、起实



饮片图片




饮片
《本草经集注》陶弘景
生真定平泽及田野。八月采实,采根无时。
真定县属常山郡。近道处处有,多生人家。交趾者子最大,彼土呼为芉珠。马援大取将还,人谗以为真珠也。实重累者为良。用之取中人,今小儿病蛔虫,取根煮汁糜食之甚香,而去蛔虫大效。
《中药大辞典》
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。秋季果实成热后,割取全株,晒干,打下果实,除去外壳及黄褐色外皮,去净杂质,收集种仁,晒干。
多生于屋旁、荒野、河边、溪涧或阴湿山谷中。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,一般多为栽培品。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,主产福建、河北、辽宁。




加工
《雷公炮炙论》
雷公云:凡使,勿用[米感]米,颗大无味。其[米感]米,时人呼为粳[米感]是也。
若薏苡仁,颗小、色青、味甘,咬着黏人齿。
夫用一两,以糯米二两同熬,令糯米熟,去糯米取使。
若更以盐汤煮过,别是一般修制,亦得。
《中药大辞典》
炒薏苡仁:取拣净的薏苡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,取出,放凉即可。或用麸皮同炒亦可。(每慧苡仁100斤,用麸皮10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