优质产品展示
Project
人参

人参

0.00
0.00
  


人参
药材图片




功效
《神农本草经》
味甘,微寒。主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,开心益智。久服,轻身延年。
《本草经集注》陶弘景
味甘,微寒、微温,无毒。主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。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。开心益智,治肠胃中冷,心腹鼓痛,胸胁逆满,霍乱吐逆,调中,止消渴,通血脉,破坚积,令人不忘。久服轻身延年。如人形者有神。
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李中梓
味甘,性微温,无毒,入肺经,补气活血,止渴生津,肺寒可服,肺热伤肺。去芦用。
参之用,脏腑均补,何功之宏也。盖人生以气为枢,而肺主气,经所谓相传之官,治节出焉。参能补气,故宜入肺,肺得其补,则治节咸宜,气行而血因以活矣。古方用以解散,亦血行风自灭之意也。至于津液,藏于膀胱,实上连于肺,故有生津液之功。肺寒者气虚血滞,故曰可服。肺热者火炎气逆,血脉激行,参主上升,且能溶血,故肺受伤也。性本疏通,人多泥其作饱,不知少服则壅,多则反宣通矣。
《本草经解》叶天士
气微寒,味甘,无毒。补五脏,安精神,定魂魄,止惊悸,除邪气,明目,开心益智。久服轻身延年。
人参气微寒,禀天秋令少阴之气,入手太阴肺经;味甘无毒,禀地中正之土味,入足太阴脾经,气浓于味,阳也。
肺为五胖之长,百脉之宗,司清浊之运化,为一身之橐龠,主生气;人参气寒清肺,肺清则气旺,而五脏俱补矣。精者,阴气之英华;神者,阳气之精灵也。微寒清肺,肺旺则气足而神安。脾属血,人身阴气之原;味甘益脾,脾血充则阴足而精安。随神往来者谓之魂,并精出入谓之魄,精神安,魂魄自定矣。气虚则易惊,血虚则易悸;人参微寒益气,味甘益血,气血平和,惊悸自止。
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;人参益气,正气充足,其邪自不能留,故能除邪气。
五脏藏阴者也,五脏得甘寒之助,则精气上注于目而目明矣,心者神之处也,神安所以心开,开者朗也。肾者精之舍也,精充则伎巧出而智益。久服则气足,故身轻;气足则长生,故延年也。
《长沙药解》黄元御
味甘、微苦,入足阳明胃、足太阴脾经。入戊土而益胃气,走己土而助脾阳,理中第一,止渴非常,通少阴之脉微欲绝,除太阴之腹满而痛,久利亡血之要药,盛暑伤气之神丹。



常用方
《本草经解》叶天士
人参同五味子、麦冬,名生脉散,补阴生津液。同辰砂,治惊,同炮姜,则补气温中。同白术、炮姜、甘草,名理中汤,治胸中寒邪痞塞。同白茯、白术、甘草,名四君子汤,治脾湿不治食入即同苏治血虚发热。同炮姜、北味、白术、甘草、白芍,治中气虚喘。同黄 、甘草、天冬、麦冬、生地、熟地、北味、苁蓉,治肾虚水泛成痰。同乳香各一钱,丹砂五分末,鸡蛋清和姜汁调服,治横生倒产。同归身、麦冬、五味,治闻雷即晕。同赤茯、龙齿、辰砂,治离魂。同陈皮,治房后困倦。同柴胡、大枣、生姜,治虚劳发热。同赤茯、麦冬,治齿缝出血。同莲肉、川莲,白芍、甘草,治血虚腹痛。同附子、肉桂、炮姜,治寒厥。同附子、北味,治气脱中寒。同白术、麦冬、五味,治中暑倦怠。同白芍、沉香,治气虚胸满。同升麻,补上焦元气,泻肺中伏火。同白茯,补下焦元气,泻肾中伏火。同沉香、茯神,治心虚邪客作痛。同黄 、白芍、北味,治汗多亡阳。同知母、石膏、粳米、甘草,名人参白虎汤,治气虚伤暑。同附子、白芍、白术、白茯、甘草,治小儿慢惊。同菖蒲、莲肉,治产后不语。同附子、肉桂、麦冬、五味,治下虚寒而上大热。同黄 、天冬、北味、牛膝、杞子、菖蒲,治中风不语。同大枣、白芍、甘草、枣仁、圆肉,治脾阴虚。同木瓜、藿香、橘红,治气虚反胃。同姜皮各两许,水煎露服,治气虚疟久不止。
《长沙药解》黄元御
《金匮》人参汤,人参、白术、甘草、干姜各三两。即理中汤。治胸痹心痞,气结在胸,胸满,胁下逆抢心。以中气虚寒,脾陷胃逆,戊土迫于甲木,则胸中痞结,己土逼于乙木,则胁下逆抢。甘草、白术,培土而燥湿,姜、参,温中而扶阳,所以转升降之轴也。
理中丸,即人参汤四味作丸。治霍乱吐利,头痛身疼,发热恶寒。以夏月饮食寒冷,水谷未消,感冒风寒,皮毛外闭,宿食内阻,木气不舒,郁而克土,胃气壅遏,水谷莫容,胃逆则呕,脾陷则利。参、术、姜、甘,温补中气,所以拨上下之枢也。腹痛,加人参足前成四两。以阳衰气滞,土木逼迫,加人参补肝脾之阳,以消阴滞也。
四逆加人参汤,甘草二两,干姜二两半,生附子一枚,人参一两。治霍乱利止脉微。以泄利既多,风木不敛,亡血中之温气。四逆汤暖补水土,加人参以益血中之温气也。
《伤寒》通脉四逆汤,方在甘草。治少阴病,下利清谷,里寒外热,手足厥逆,脉微欲绝。利止脉不出者,加人参一两。以利亡血中温气,故肢寒,脉微欲将断绝,加人参补肝脾之阳,以充经脉也。
新加汤,桂枝三两,甘草二两,大枣十二枚,芍药四两,生姜四两,人参三两。治伤寒汗后,身疼痛,脉沉迟者。以汗泻血中温气,阳虚肝陷,故脉沉迟。经脉凝涩,风木郁遏,故身疼痛。甘、枣、桂枝,补脾精而达肝气,加芍药清风木之燥,加生姜行血脉之瘀,加人参补肝脾之阳,以充经脉也。
白虎加人参汤,石膏一斤,知母六两,甘草二两,粳米六合,人参三两。治伤寒汗后心烦,口渴舌燥,欲饮水数升,脉洪大者。以胃阳素盛,津液汗亡,腑热未定,肺燥先动。白虎泻热清金,加人参以补汗亡之阳气也。治太阳中暍,汗出恶风,身热而渴者。以暑月感冒,风寒郁其内热,而伤元气。热盛而寒不能闭,是以汗出。白虎清金泻热,加人参以益耗伤之阳也。
小柴胡汤,方在柴胡。治少阳伤寒。渴者,去半夏,加人参、栝蒌根,以津化于气,气热故津伤而渴,人参、栝蒌根,清金而益气也。
气充于肺,而实原于肾,肺气下降,而化肾水,水非气也,而水实含肺气。此气在水,《难经》谓之生气之原,道家名为水中气。盖阴阳之理,彼此互根,阴升而化阳,又怀阴精,阳降而化阴,又胎阳气。阳气一胎,己土左旋,升于东南,则化木火。脾以阴体而抱阳魂,非脾阳之春生,则木不温,非脾阳之夏长,则火不热,故肝脾虽盛于血,而血中之温气,实阳升火化之原也。及其升于火而降于金,则气盛矣,是以肝脾之气虚,肺胃之气实。虚而实则肝脾升,实而虚则肺胃降。实而实则胃壅塞而不降,虚而虚则肝脾抑郁而不升,而总由于中气之不旺。
中气居不戊不己之间,非金非木之际,旺则虚者,充实而左升,实者冲虚而右降,右不见其有余,左不见其不足。中气不旺,则轮枢莫转,虚者益虚而左陷,实者益实而右逆。
人参气质淳厚,直走黄庭,而补中气。中气健运,则升降复其原职,清浊归其本位,上下之呕泄皆止,心腹之痞胀俱消。仲景理中汤、丸,用之以消痞痛而止呕泄,握其中枢,以运四旁也。大建中汤,方见胶饴。大半夏汤,方见半夏。黄连汤,方在黄连。诸方,皆用之治痞痛呕利之证,全是建立中气,以转升降之机。由中气以及四维,左而入肝,右而入肺,上而入心,下而入肾,无往不宜。但入心则宜凉,入肾则宜热,入肺胃则宜清降,入肝脾则宜温升,五脏自然之气化,不可违也。
中气者,经络之根本,经络者,中气之枝叶,根本既茂,枝叶自荣,枝叶若萎,根本必枯。肝脾主营,肺胃主卫,皆中气所变化也。凡沉、迟、微、细、弱、涩、结、代之诊,虽是经气之虚,而实缘中气之败,仲景四逆、新加、炙甘草,方在甘草。皆用人参,补中气以充经络也。
白术止湿家之渴,人参止燥证之渴。白术渗土金之湿,散浊气而还清,清气飘洒,真液自滴,人参润金土之燥,蒸清气而为雾,雾气氤氲,甘露自零。至于盛暑伤气之热渴,大汗亡津之烦躁,加人参于白虎,清金之内,化气生津,止渴涤烦,清补之妙,未可言喻。麦门冬汤,方在麦冬。竹叶石膏汤,方在竹叶。二方之用人参,清金补水之玉津也。
熟用温润,生用清润。



使用注意
《神农本草经》
人衔、鬼盖
《本草经集注》
神草、人微、土精、血参



饮片图片
生晒参:

红参:




饮片
《本草经集注》陶弘景
生上党山谷及辽东。二月、四月、八月上旬采根,竹刀刮,曝干,无令见风。
上党郡在冀州西南。今魏国所献即是,形长而黄,状如防风,多润实而甘。世用不入服乃重百济者,形细而坚白,气味薄于上党。次用高丽,高丽即是辽东。形大而虚软,不及百济。百济今臣属高丽,高丽所献,兼有两种,止应择取之尔。实用并不及上党者,其为药切要,亦与甘草同功,而易蛀蚛。唯纳器中密封头,可经年不坏。人参生一茎直上,四、五叶相对生,花紫色。高丽人作人参赞曰:三桠五叶,背阳向阴。欲来求我,椵树相寻。 树叶似桐甚大,阴广,则多生阴地,采作甚有法。今近山亦有,但作之不好。
《中药大辞典》
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。
园参:9~10月间采挖生长6年以上的人参。用镐细心的刨起,防止断根和伤根,去掉泥土,再行加工。新鲜品称"园参水子"。新鲜的移山参称"移山参水子"。
野山参:5~9月间采挖。用骨针拨松泥土,将根及须根细心拔出,防止折断,去净泥土,茎叶。新鲜品称"野山参水子"。
生于茂密的林中。分布黑龙江、吉林、辽宁和河北北部的深山中。辽宁和吉林有大量栽培。野生的称"野山参";栽培的称"园参"。如将幼小的野山参移植于田间,或将幼小的园参移植于山野而成长的人参,称为"移山参"。




加工
《雷公炮炙论》
雷公云:凡使,要肥大,块如鸡腿并似人形者。
凡采得,阴干,去四边芦头并黑者,剉入药中。
夏中少使,发心痃之患也。
《中药大辞典》
糖参类:除去芦头,切段即可。
红参类:除去芦头,切段。或以湿布包襄,润软后切片,晾干。